今日重慶鋼板價格弱勢持穩,商家報價基本與前一個交易日持平。隨著國慶假期過去,需求大漲,下游企業開工率上漲,采購量加大,市場成交上漲。據了解,在資金面沒有明顯放松的情況下,鋼材市場火熱,市場觀望氛圍濃,成交上漲,大多商家出貨量在600噸左右徘徊。個別商家反饋,受資金成本偏高影響,部分商家出貨回籠資金的意愿較強,實際成交有一定的優惠。不過,中板資源到貨量持續上漲,目前市場庫存整體偏低,主導鋼廠重鋼資源到貨成本增加,價格倒掛明顯,高成本和低庫存對本地中板價格的支撐作用較強。雖然本地價格具有一定的抗跌性,但近期期螺連創新低,鋼價上漲趨勢明顯,北京、天津等地區建材、中板價格明顯上漲,節前樂從中板價格或將延漲高。
目前,中國鋼鐵產品大部分還是通過市場流通到達用戶手中,重慶鋼板直銷力度雖然在加大,但相比7億多噸的產量,直銷的比例還比較小。中國鋼材消費主要是大量分散的、規模相對較小的建筑公司、金屬加工企業和工程項目,單個用戶對鋼材需求量少,種類多,而且不確定性大,管企業無法直接滿足這些分散的、需求量較小的用戶的需要。這就需要通過交易市場和鋼材經銷商發揮其集散功能,滿足終端用戶對不同品質、不同材質、不同規格的用鋼要求,完成鋼材從生產企業到最終用戶的轉移。然而,雖然鋼價走勢看上去波瀾起伏,事實上這條曲線卻一直行進在低位。盡管產能不壓不行早已是全行業的共識,但各種利益的割據,卻讓鋼鐵業這些年來一路走上了“越治理越過剩”的怪圈。鋼鐵企業通常是所在地最大的工業企業,不僅貢獻了當地巨大的GDP總量,還能夠貢獻大量的稅收和就業崗位。在“GDP至上”的政績觀之下,地方政府都有做大做強鋼鐵產業的強烈愿望。重慶鋼板自身亦難以抑制利益驅動之下自我擴張的沖動。在很多鋼企經營者眼中,這是一個“死道友不死貧道”的市場,一擁而上追求規模競爭效應,相信規模越大越好,只要自己能比別人強,把別人斗死了自己就能活。